扶余百科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网络文学 江南文脉 青年力量:收获文学榜系列活动探讨文学的边界

2021-01-26/ 扶余百科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2021年1月7-8日,“第五届收获文学榜”系列活动在上海举办。包括金宇澄、孙甘露、猫腻、路内、蔡骏、海飞,评
lol 符文

2021年1月7-8日,“第五届收获文学榜”系列活动在上海举办。包括金宇澄、孙甘露、猫腻、路内、蔡骏、海飞,评论家严锋、王尧、张新颖等在内的众多作家及学者参与了主题论坛“无界对话:文学辽阔的天空”。

而江浙沪皖地区的文学杂志主编,包括《收获》、《钟山》、《西湖》、《上海文学》、《江南》、《小说界》、《文学港》、《思南文学选刊》、《野草》、《雨花》、《清明》、《苏州杂志》等,则围绕“江南文脉何以蓬勃”相关主题,进行了颇为深刻的探讨。

“无界对话:文学辽阔的天空”论坛现场

一 文学:从有界到无界

在题为“无界对话:文学辽阔的天空”的收获文学论坛中,主持人何平对于当前不同创作圈层间的现状首先进行了总结,“像这样一场包容了各圈层、多部落的文学论坛目前还不多见,相信会越来越多。媒体革命没有带来所谓越界或说无界,反而加剧了‘圈内自萌’,在自己的圈子里内循环,不同版图、部落之间,不同文学圈之间对话很少。”

如今,影视作品里的 “内卷化”现象极为严重,而文学则是其最好的支撑,由于资本的涌入及政策上的考量,导致如今影视圈中的作品离文学越来越远,再加上新媒体浪潮的冲击,引起了更为严峻的问题。

《九州缥缈录》的编剧常江在发言中指出,“现在网上有个很流行的词叫‘内卷’,影视也在内卷化。大家一窝蜂地做甜宠剧,掺工业糖精。后来出了个《庆余年》,大家觉得很新鲜,但很多人做不出这样的东西,千千万万的编剧为了求稳求安全被摁着头写自己不喜欢、不相信的东西。”

即便如此,文学创作力破除边界的尝试依然在不断发生。

在作家金宇澄看来,网络文学与传统的连载小说虽有相似性,但却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优胜劣汰”的读者选择,“网络小说就像连载小说,过去的连载小说虽然每天写了就有报纸发表,但依然有编辑把关。网络小说就是自己作主,写作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在网络上发表的小说不需要印刷,所以现在像大海一样辽阔,网络小说完全靠读者在小说的海里面进行自己的选择,绕过了编辑的这一关。”

网络作家猫腻也在发言中指出,传统文学作品与网络文学之间“藩篱”正在被逐渐打破,“有一回网络文学评奖,《繁花》和我们这些网络文学放在一起待评,我被吓到了。我们写通俗文学娱乐产品有自知之明,我们针对的人群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网络文学可以越过编辑这一关,完全是从兴趣出发的创作,没有门槛谁都可以干,非常单纯。”

悬疑小说家蔡骏认为自己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间不断切换与调整,从网络文学的古典时代,到后来写悬疑小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很难写长”,蔡骏从网络文学又重新跨回传统文学,他还记得,2014年自己写完一篇短篇小说,第一时间先发给了金宇澄老师,作品而后发表于《上海文学》, “我觉得现在的文学确实是无界,因为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都是无界的,不管我们生活在哪个圈子里,哪种不同的职业,我们的生活会被很多外在的东西去打破的。”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则对于文学在其载体上的破界提出了肯定,“今天在座的,猫腻写网文,何袜皮写公号,大家的领域很不一样,但还能坐在一起聊天,因为这批写作者相对来讲还有一个共通性,就是对文字有发自内心的热爱。”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在论坛中总结,究竟应该如何审视及拓宽文学中的“界限”, “我们要去思考这个文学怎么样能够加入到更大的人类生存当中去,为人类生存提供更多的想象和表达,和对那个可能性探索的能力,传统的现实主义不能够涵盖,因为现实主义原来是镜子式的模式,现在完全有其他的媒体来,但是文学这种语言完全有一种开发心灵、精神的能力,这是更高的存在。”

“长三角论坛:江南文脉何以蓬勃”论坛现场

二 “江南文脉何以蓬勃”?

语言是首要的问题。

提到江南文脉,人们首先会想到江南一带幽深的小巷、典雅的园林、清越的昆曲唱腔,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南迁,形成了文艺的繁荣,到了近现代,江南地区又聚集了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

在“江南文脉何以蓬勃”为主题的文学论坛中,来自苏州大学的季进教授却言明,“江南不仅是地理的概念,还是情感和语言的方式,甚至是一种文化的隐喻。”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从1982年起到《收获》杂志社实习,直到如今,已经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了三十多年, 他从语言的角度,讲到了曾经的往事。

上世纪90年代,程永新在海南所举行的一场笔会里邂逅了汪曾祺先生,“当时我跟另外一个人在谈一个人小说的时候,我们说这个人写得还可以,汪老说‘语言不好,小说不可能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程永新继而谈到,所谓的南北方差异,不仅表现在我们的文字里面,其实还表现在叙事伦理,以及作者在用的比喻、情感表达方式、心理活动等多个层面。

《雨花》杂志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朱辉就江南文脉的形成成因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江南之所以形成独特的气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水土温润、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又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这种先天的是老天赐予的,其实又促进了话语方式,落实在文学上,江南文学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也产生了一些大家。我们也不能忘记对西方的小说技巧比较早比较熟练的作家们,但是江南是最成气候、最集群,而且留下了厚实的江南作品。”

《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崔欣提出,用方言风格写作有很大的挑战性,金宇澄的《繁花》就是最为显著的例证,“当时金老师写《繁花》,他也是说,他所有的方言都是经过选择的,或者是改造后的,是可以通文的这种方言,而不是纯粹的一种口语的一个复制。南北的文学还是有很明显的审美趣味的差异,但是我觉得这个差异其实是个好事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更坚持自己的审美趣味,然后保有这种差异性,对我们自己的江南文化、城市文化有这个自信。”

延伸至叙事与文本之中,江南文脉不仅只是潜藏着悠远的古意,或者方言写作的独特,它还在城市之中及个人生活里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

作家周嘉宁来自上海,作为青年作家,她从城市建筑所呈现的荒诞感与个人最日常的感受,描绘了在新一代创作者眼里,所谓的江南文学有了怎样的递进与变化,“每天坐地铁坐到最远一站,看到的情境很震撼,一出地铁站就看到非常大的巨型吊车,那里的建筑业跟市里也不一样,是工业化的残余,还有路上走的人、空气的密度,所有的一切质感都不一样。我那天回家沿着江边骑了车,回家后做了噩梦,梦里有很多巨型的吊车,像一些大怪物一样。在一个城市里面,很多地方的差别,你很难给它一个东西去称呼它。”

青年评论家木叶则进一步剖析了为何如余华、孙甘露等先锋作家,成长并爆发于江南一带,“意外里面带着一点返古,使得他的先锋性可以诠释出来”,除了这种偶然性的爆发,文学世界之外更为博大的辐射面或许也是原因。

“借去年特别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把自己作为方法,江南文脉到最后你得自己有一个文脉,你把自己变成你自己,变成一个世界,你生在江南或者居住于江南,江南就在你身上,你想把它抛弃都不可能。再怎么写作肯定要像这条江一样能够把东西南北贯通,把整个世界的风气都融汇在其中。”

三 文学中的青年力量

在此次“第五届收获文学榜”系列活动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文学作家及期刊杂志主编外,青年作家、网络作家及影视行业编剧也参与其中,形成了一股崭新的文学力量,其中包括《庆余年》《择天记》的作者、网文“大神”猫腻,公号“没药花园”的创始人何袜皮、“90后作家”王占黑等等。

何袜皮曾经写过十多年小说,后在美国获人类学博士学位。2017年回到国内做田野调查期间,开始写作悬案,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的公众号“没药花园”,以抽丝剥茧的罪案分析积累起百万级的读者。

她在“无界对话:文学辽阔的天空”的收获文学论坛上,认为严肃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的界限其实并不那么明确,“这个界限不像是电灯开关,只有开和关两种,而是像调节开关,是有过渡的,”大多数人眼中对于网络文学依然存在严重的刻板印象,认为其并没有严格的门槛、完整的情节、立体的人物,“像网络文学也有一些文字是很好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中间有一个界限,但是这个界限是相当模糊的界限。”

作家走走在评价“网文大神”猫腻的作品时,强调了即便是严肃作家,也不能抱持精英主义的狭隘观念,去界定或限制所谓文学的界限,“我当时看了(猫腻)很感慨,为什么这个文学会打动我?难道我丧失了某种纯文学编辑的一个界限了吗?后来反思,其实好的内容是有某种启蒙主义精神的,最早像猫腻写作的时候是让读者高兴的,而让读者高兴其实是非常难的。”

“90后作家”王占黑在“江南文脉”的探讨中,抛出了完全来自个人经历的见解,她第一次看到“江南文脉”这个词上,源于小学的乡土知识教材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孩子们只是单纯背诵课本上植物的名称,或者一些耳熟能详的人名。

但她在一次与太行山人的聊天中,发现他们学习的是另一些问题,诸如这样的土地适合种什么植物,怎么种?什么季节种?“我们是乡土地理,他们是文化乡土,我觉得一些东西还是开放比较好,不管是文学也好,还是方言也好,不是一个封闭的,相反是一个打开的东西。”

她发言的最后用了一个轻巧的日常场景,贯穿了宏大的议题,“我今天迟到是因为水管冻住了,邻居说你把水管打开,让它不停滴水就好了,所以我觉得流动比较好,包括昨天论坛中关于‘打破文学边界’,本质上讲的还是流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